□曹春榮(黨史辦)
秋日在家看《當代》2017年第4期刊登的,山東籍作家有令峻采訪黃繼光戰友李繼德老人后,撰寫的紀實文學《我和戰友黃繼光》。文中說到在朝鮮戰場,李、黃等在一起學唱歌,唱的歌有《歌唱祖國》《志愿軍戰歌》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。還有幾支歌,至今李還記得很清楚。
一支是《反對武裝日本》:
“反對武裝日本,
日本必須走向民主,
亞州必須走向和平。
美帝國主義要武裝日本,
我們堅決不答應!”
一支是《可恨歌》(略)。
還有一支《嘿啦啦啦啦》:
“嘿啦啦啦啦
嘿啦啦啦啦,
天空出彩霞呀,
地上開紅花呀!
中朝人民力量大,
打敗了美國兵呀,
全世界人民拍手笑,
帝國主義害了怕呀!”
我之所以全文錄下這兩首歌詞,是因為它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。美國策動組成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,中國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時,我還在小學讀二、三年級。我清楚記得,當時瑞金縣城大街小巷、學校、機關,時不時會傳來這兩首歌的旋律或合唱聲,尤以《嘿啦啦啦啦》反復的次數為多。因為年紀尚?。ú虐司艢q),又沒有見過歌詞曲譜,只能聽清《反對武裝日本》的部分詞句,即開頭一句、結尾兩句。哼唱的時候,中間聽不明白的兩句,便只能含糊麻溜過去。但曲調至今還記得?!逗倮怖怖怖病愤@首歌的歌詞,當年就聽得分明(所以我能肯定有文所錄歌詞第二句,多了個“啦”),曲調也容易記、容易跟,因而至今還能哼唱個八九不離十。
想想半個多世紀前創作的時政歌曲,怎么就能在小小少年的心里扎下根,并且一遇機會還能掀起已成老者的少兒記憶波瀾?原因或許是:其一,這兩首歌產生于時代大潮中,又能以明快流暢的語匯反映中國政府、中國人民對國際大事的政治態度、愛國情懷;其二,前一首歌詞簡潔有力,后一首歌詞通俗生動,配上得體的曲調,加上靈活變化的唱法如:開頭、結尾句重復,以致結尾句轉換成口號(《反對武裝日本》),便適合人群傳唱且樂唱;其三,當年瑞金的群眾文化活動與時事政治宣傳結合得比較緊密,效果也比較好,是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。這些原因能否給當下的歌詞、歌曲創作以借鑒呢?又能否給當下的宣傳工作、群眾文化工作以啟迪呢?
末了,我感到還有必要把本文提到的三個人,依據《我和戰友黃繼光》一文,向大家做個簡單介紹———黃繼光:1931年1月8日生于四川省中江縣石馬鄉,原名黃際廣,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45師135團二營通訊員。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.9高地犧牲(他用胸膛堵住敵堡里兩挺冒著火舌的機槍,同時引爆了從敵堡射擊孔塞進去的手雷,炸毀了機槍,為戰友重新占領陣地開辟了道路)。1953年3月8日被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,并授予中國人民志愿軍“特級英雄”稱號。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,追授“模范團員”稱號。2009年被評為“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”。
李繼德:1935年8月13日生,山東省高青縣木李鎮三圣村人。1951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,入朝后與黃繼光成為戰友,于上甘嶺戰役負傷回國醫治。長期居住農村,未公開黃繼光戰友身份。直至2015年春,聽說有人在網上詆毀黃繼光堵槍眼是假的,才憤而挺身向外界披露當時事實。
有令峻:1951年3月生于濟南,一級作家。1968年3月參加解放軍濟南軍區裝甲兵。出版長篇小說當代都市三部曲《夜風》《夜雨》《夜霧》等專著27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