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發展產業扶貧助推縣域經濟發展,河北省肅寧縣大力推進“龍頭企業+產業扶貧”發展模式,經過前期的評估、審核,于2018年、2019年,分批次將4142.49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入股涉農龍頭企業河北東風養殖公司。在公司獲得發展資金的同時,1215戶貧困戶變身企業“股東”,去年8月份已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200余萬元,每戶獲得紅利1812元。今年8月份,2019年增投的財政資金也到期分紅,以后每年每戶股東的分紅將增至2703元。
技能培訓讓貧困戶有一技之長
為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,肅寧縣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,注重“扶智”與“扶志”相結合,通過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產業扶貧技術培訓,指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風險小、投入少的電商、養殖、手工等產業,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,使得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更有干勁。
“劉主任,謝謝你們給我提供這么好的機會,現在有了技術,我這一天收入300來塊錢,感覺生活可有奔頭了!”近日,肅寧縣農業農村局產業扶貧辦主任劉素婷,收到了尚村鎮王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韋卯生發來的報喜信息,倍感欣慰。
韋卯生今年20歲,與母親及14歲的妹妹一起生活。2014年,因家庭變故,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。走出校門后的韋卯生打過零工,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,工資一直不高,總感覺致富無望。在各級各部門的幫扶下,2017年,他們享受到了脫貧政策帶來的好處。
為助力脫貧攻堅,今年初,肅寧縣農業農村局聯合滄州諾琳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,舉辦了2期無人機操作員培訓,對報名參加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免費培訓。經過各種考核,韋卯生于今年7月1日獲得了無人機操作員證書。7月7日,他就隨公司其他幾位無人機操作員,到張家口參加飛防作業,20多天時間已獲得6000元-7000元的收入。
駐村幫扶激發村民脫貧潛能
現年60歲的孫書平是河北留善寺鎮梅家店村公認的勤快人,農忙種田地,農閑編笊籬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眼睛花了,腰腿也疼,編笊籬的手工活干不來了,2017年,他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。
滄州移動公司駐村工作隊隊員在走訪時發現,孫書平雖然年紀大了,但是勤勞肯干,熱愛生活,平時愛擺弄些花花草草,于是鼓勵他擴大花草種植規模并幫他尋找銷路。如今,他一天能銷售20多盆綠植,收入200多元。在扶貧干部們的幫扶下,他于去年10月脫貧摘帽。
滄州移動公司駐梅家店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馮元明說,脫貧不光是我們使勁就行的事,還得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,讓他們覺得只有自己努力工作,好好發展產業,我們工作隊才能幫助他們脫貧致富。
有了科技特派員致富有保障
“黨和政府良好的扶貧政策‘輸血’固然不可缺,但自主‘造血’更重要。俗話說,‘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’,要想群眾穩定脫貧,培養群眾的致富技術、拓寬群眾就業路子才是關鍵。”劉素婷說。
考慮到全縣還有很多自立自強,又缺乏技術的種植戶、養殖戶,肅寧縣還建立了“科技特派員”制度。今年上半年,選拔了一批政治覺悟高、業務技術精、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,組成了一支專業的“科技特派員”隊伍。“特派員”與各村幫扶工作隊對接,對有需求的農戶提供技術指導、科技咨詢。
今年53歲的梁村鎮東王莊村村民許九生患有慢性疾病,長年吃藥,生活貧困,2016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。為解決生計問題,許九生一直養殖綿羊,但因缺乏養殖技術,綿羊經常得病,損失不少。
今年3月份,結對幫扶干部了解到許九生急需綿羊養殖技術后,多方聯系幫他對接了科技特派員、執業獸醫師梁業飛,到許九生家里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。梁業飛看過之后告訴許九生:“給羊做好預防性驅蟲,適當增加蛋白飼料,羊就會更健康,收入也就提高了。”
如今,看著家里壯實的綿羊,許九生打心眼里感謝梁業飛,他說:“我要感謝‘科技特派員’幫我解決了養殖難題,有了養殖技術,我才能多養幾只羊,把日子過好了。”
肅寧縣發改局二級主任科員毛建業介紹:“這批技術人員都是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,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,在種植及畜牧獸醫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科技引領作用,對老百姓遇到的生產難題,能夠及時地進行專業指導,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。”
據了解,近年來,肅寧縣在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落實各種扶貧政策的同時,大力推行產業扶貧直接到戶。通過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產業扶貧科技培訓,指導和幫助貧困戶從事養殖奶牛、種植中藥材等風險小、投入少、見效快的特色產業。截至目前,共組織線上線下培訓20次共800余人參加。通過培訓,260人掌握了種植、養殖、電商等專業技術,48人通過就業脫貧。郝凌峰